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深港跨境协同创新的核心试验区,依托“一国两制”制度优势,重点布局生命科学、信息科技、新材料等前沿领域,通过政策突破、资源互通、产业融合打造国际化科创枢纽。
地理位置与战略定位
河套合作区位于深圳福田区南部与香港接壤的深圳河沿岸,总面积约3.89平方公里,分为深圳园区和香港园区。其以“一河两岸、一区两园”为空间布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合作平台,承担推动跨境科研合作、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的关键使命。
政策机制创新
合作区实施“双授权”管理模式,深圳与香港联合制定专项政策,包括科研资金跨境使用、设备与数据便捷流通、国际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等。例如,香港高校在深圳园区设立的分支机构可同步享受两地科研资助,企业研发设备进口关税全免,为跨境创新扫清障碍。
重点产业布局
聚焦“从0到1”原始创新,合作区已吸引超140个高端科研项目落地,涵盖量子计算、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香港5所高校在此设立研究院,深圳园区集聚大疆、商汤科技等企业研发中心,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链条生态。
跨境协同生态
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共享科研设施、共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合作区推动深港科研规则衔接。例如,香港科研人员可直接申请内地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可跨境分配,实现“香港所长”与“深圳所需”高效对接。
未来发展规划
到2025年,合作区计划建成超100万平方米科研空间,引进国际顶尖创新机构50家以上,培育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在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等领域形成全球影响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引擎。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通过制度突破与资源整合,正加速构建全球科创要素流动的“超级接口”,为探索跨境协同创新提供示范经验。关注其政策动态与产业机遇,将有助于把握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