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果节是肇庆市高要区西南片宋隆河流域的传统节日,其来历可归纳为以下要点:
一、起源传说
-
驱灾祈福的起源
茶果节源于远古时代,当地流传着瘟神(魔怪)为害百姓的传说。瘟神每年引发水灾、旱灾、瘟疫等灾害,村民通过祭祀活动祈求神灵庇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与中原移民的关联
唐末时期,大量中原人因战乱迁徙至高要西南片宋隆河流域,带来了中原的祭祀文化。为适应新环境,他们结合本土信仰,逐渐形成了以茶果祭祀为核心的节日习俗。
二、时间与地点
-
时间 :主要集中在农历正月和二月初五、初八、初十、十二、十三等日子,部分村寨每6年轮做一次“奉香”。
-
地点 :高要区西南片宋隆河流域的白土、回龙、金渡、莲塘等镇。
三、活动内容与演变
-
核心活动
-
制作茶果:用稻米粉蒸制,早期茶果呈人头形,象征驱邪避灾,后逐渐加入鸡、鹅、鱼等食材。
-
祭祀仪式:村民集资购买花船,在村前空地或土地公前烧香拜神、煮茶果,道士施法驱邪。
-
-
习俗演变
-
参与人群:最初仅外公外婆食用茶果,后扩展至男女老少,逐渐成为社交与文化交流的节日。
-
文化内涵:既保留驱灾祈福的宗教意义,又融入了团圆、丰收的世俗内涵。
-
四、文化价值
-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年被列入肇庆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社会功能 :兼具宗教信仰、民俗传承和社区凝聚功能,现成为村民走亲访友、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
以上信息综合了地方文献记载、民俗实践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料,展现了茶果节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现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