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潮汐表是预报沿海某些地点在未来一定时期的每天潮汐情况的重要工具,主要服务于航运、军事等行业。以下是对港口潮汐表的详细解析:
-
历史沿革
- 早期发展:中国唐代窦叔蒙在《海涛志》一文中提出了根据月相推算高潮时刻的图表法,这是保存下来的介绍潮汐预报方法的最早的文献,大约比英国的《伦敦桥潮候表》早400年。
- 近代进展:19世纪60年代末,英国开尔文和G.H.达尔文等人提出了潮汐调和分析方法,并设计了机械的潮汐推算机,使潮汐表的编算工作得到迅速发展。
- 现代应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已广泛应用在潮汐推算工作中,大大提高了潮汐预报的准确性和效率。
-
报表内容
- 主港逐日预报表:通常包括高潮和低潮的时间和潮高,有的港口还会提供每小时的潮高数据。
- 附港差比数:差比数包括潮时差、潮差比和潮高比,用于根据主港的潮汐预报来预测附港潮汐。
- 潮信:提供潮汐特征值,如平均高潮间隙、平均大潮升等,有助于了解潮汐的一般规律。
- 任意时刻的潮高计算:通过图卡和表格,便于计算任意时刻的潮高或出现任一潮高的时刻。
-
形成原因
- 引潮力作用: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称为引潮力)是产生潮汐现象的基本因素。由于月球离地球较近,其作用大于太阳的引力。
- 地球自转影响: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上某点与月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每天(约24时48分)为一周期,产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
时间计算
- 理论与实际的差异:理论上,高潮和低潮的时间应与月球的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刻相符合,但实际上常常推迟。
- 高潮间隙:发生高潮和月球上中天相差的时间称为高潮间隙,各地因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
- 简易计算法:对于近海地区,存在一种简易计算法,即阴历日子(上半月-3,下半月-18)×0.8,可得到当日的高潮潮时。
港口潮汐表是航运、军事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基于复杂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原理,结合长期观测和计算得出。用户在使用潮汐表时需注意其局限性和潜在误差,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