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代表高雅艺术的一个概念,其内涵和特点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定义
-
原指音乐
阳春白雪最初指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高雅歌曲,因《楚辞·宋玉对楚王问》中提到“其为《阳春》《白雪》”,故得名。
-
引申为文艺形式
后来逐渐泛指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如文学、音乐、绘画等,与通俗艺术形成对比。
二、核心特点
-
艺术性高
阳春白雪强调技巧与内涵的结合,如古琴曲《阳春白雪》以悠扬旋律和深刻意境著称。
-
受众局限
早期仅被贵族欣赏,普通民众难以理解,故有“曲高和寡”之说。
-
文化象征
与“下里巴人”(通俗艺术)相对,成为高雅文化的代名词,如书法、古典诗词等。
三、历史演变
-
音乐领域 :《阳春白雪》是琵琶大曲代表作,融合文曲、武曲手法,成为古琴十大名曲之一。
-
文学领域 :宋玉以《阳春白雪》《白雪》喻指高洁品格,后演变为评价文艺作品的标准。
四、现代意义
阳春白雪仍被用于形容具有深刻思想性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如现代音乐、文学创作等,强调精神内涵与审美体验。
阳春白雪是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既包含具体艺术形式(如古琴曲),也泛指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的创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