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茶圣陆羽是唐代茶文化奠基人,被誉为“茶仙”“茶圣”,其撰写的《茶经》是世界首部茶叶专著,系统总结了茶树栽培、制茶工艺及品饮之道,开创了茶学独立学科,对全球茶文化影响深远。
-
传奇身世与茶缘
陆羽幼年被弃于竟陵(今天门)西湖畔,由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因不愿皈依佛门而逃离寺院,辗转戏班、求学火门山。他毕生痴迷茶事,游历32州考察茶叶产制,独创煎茶法,奠定中国茶道基础。 -
划时代巨著《茶经》
《茶经》三卷十章,涵盖茶树起源、采制工具、烹饮器具及茶史文化,提出“茶性至寒,宜精行俭德之人”的哲学理念,并科学规范制茶工艺,如“采不时,造不精,饮之成疾”。书中品评二十品名泉(如庐山康王谷水为第一),至今被奉为茶水质鉴经典。 -
淡泊名利的茶道精神
陆羽拒任太子文学等官职,隐居苕溪著书,其诗《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彰显超脱品格。他与诗僧皎然、女诗人李季兰的交往,推动了“茶禅一味”的文化融合。 -
后世尊崇与文化遗产
唐代起被尊为“茶神”,宋代传入日本后成为茶道鼻祖。天门现存陆羽纪念馆、文学泉等遗迹,《茶经》被译介全球,列入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
陆羽将饮茶从日常提升为文化艺能,其“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至今仍是东方生活美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