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名菜蟠龙菜得名源于其独特的摆盘造型——切片后盘绕成龙形,宛如“蟠龙升天”,兼具历史典故与视觉艺术的双重意蕴。
-
历史渊源
蟠龙菜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与帝位之争紧密相关。相传朱厚熜为伪装囚犯进京夺位,命厨师制作“吃肉不见肉”的菜肴。厨师詹多以鱼肉、猪肉混合蒸制,切片后盘成龙形,助其顺利登基,嘉靖帝赐名“蟠龙菜”,寓意“蟠龙所食之菜”。 -
造型特色
菜品以蛋皮包裹肉馅蒸制,冷却后切薄片,盘旋码入碗中复蒸,倒扣后呈现红黄相间的龙形图案。“伏地龙”蒸制出笼,“盘龙”摆盘成型,兼具食用价值与观赏性,成为宴席“头道菜”。 -
文化象征
蟠龙菜承载“飞龙腾天”的吉祥寓意,明代宫廷称其为“皇菜”,如今仍是钟祥婚丧嫁娶必备,体现“无龙不成席”的传统。清代诗人赞其“装成卷切号蟠龙”,凸显饮食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
现代传承
500年来,蟠龙菜从宫廷御膳演变为家常名肴,吃法创新多样(蒸、炸、涮火锅),并列入《中国菜谱》及湖北非遗。真空包装技术更让其走向全国,成为荆楚饮食文化的活态名片。
小贴士:秋冬食用最佳,搭配酱油醋蘸食,体验“肥而不腻、肉滑油润”的百年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