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应城膏盐矿床的成因可归纳为以下要点:
一、地质背景与矿床分布
-
地理位置
位于湖北省应城市西北半边山,地处淮阳地质西南缘,属于洞庭江汉构造盆地北部。
-
地层构造
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的不整合接触,涉及寒武、奥陶系老地层与第三系地层。第三系灰色粘土岩及粉砂质粘土岩中产有石膏矿床,受向斜盆地构造影响,地层倾角在盆地中央为2-4°,边缘达10-25°。
二、矿床形成机制
-
成因分析
应城膏盐矿床属于胶体化学沉积矿床,其形成与火山活动及地表沉积作用密切相关。海洋吸收溶解物质(如硫酸盐)后,通过河流输送至陆地沉积,形成粗粒碎屑沉积、细粒碎屑沉积、硫酸盐+碎屑沉积、碳酸盐类沉积等多阶段沉积序列。
-
盐分来源
初期石膏矿苗形成后,上下夹层中的盐分因地表水渗漏、蒸发等作用逐渐积累,形成盐卤。清代咸丰年间,因淮盐运输受阻,当地居民通过煎煮盐卤制盐,开启了规模化生产。
三、资源特征与价值
-
储量规模 :应城境内岩盐储量280亿吨,石膏探明储量13.04亿吨,均居亚洲首位,被誉为“亚洲纤维石膏王国”。
-
工业价值 :石膏及岩盐的开采历史可追溯至明初,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年产能曾达1万余吨。
应城膏盐矿床是火山活动与沉积作用共同作用的产物,其形成历程与地质构造紧密相关,且具备大规模工业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