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在前,处暑在后,这是二十四节气固定的时间顺序。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处暑则是秋季第二个节气,表示暑气渐退、凉爽将至。两者虽名称带“暑”,但分别处于夏秋两季,气候意义截然不同。
-
节气顺序与时间节点
大暑位于小暑之后、立秋之前,通常在公历7月22日左右;处暑紧随立秋,在8月23日前后。从节气歌“夏满芒夏暑相连”和“秋处露秋寒霜降”可清晰看出,大暑属夏季,处暑属秋季。 -
气候特征对比
大暑正值“三伏天”中的中伏,高温高湿,是一年最热时期;处暑则因“处”有终止之意,代表暑热消退,昼夜温差增大,北方地区凉意初显。民间谚语“大暑雨不停,处暑穿上棉”形象描述了两者的温差变化。 -
农事与民俗意义
大暑期间需防暑抗旱,同时抢收早稻、播种晚稻;处暑后农事重点转向秋收准备,如晾晒谷物。民俗上,大暑有喝伏茶、晒伏姜等驱暑活动,处暑则常举行祭祖、迎秋仪式,庆祝暑热终结。
处暑和大暑的先后关系体现了自然规律的严谨性,也提醒人们顺应天时调整生活节奏。若想判断节气顺序,只需记住二十四节气的口诀或观察季节转换的节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