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粉蒸肉是中国传统名菜,属赣菜系,发源于江西,最早见于清代袁枚《随园食单》记载,以“不见水,故味独全”的古法工艺闻名。其特点是糯而清香、肥瘦相间,米粉油润五香浓郁,立夏吃粉蒸肉是江西传统民俗“撑夏”的重要习俗,南昌松湖地区至今保留用菜叶垫底的古法技艺,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西粉蒸肉的起源可追溯至南宋或明代,文字依据明确。《随园食单》记载其做法为“精肥参半之肉炒米粉黄色,拌面酱蒸之”,并强调“江西人菜也”。明代《建昌府志》也记载了肉与米粉同蒸的习俗,南昌松湖、丰城等地仍延续古法,以笼床宴、荷包鲊等特色形式传承。立夏“撑夏”的民俗更强化了其文化符号意义。
江西粉蒸肉的制作讲究选材与工艺。需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腌制后裹上炒制的香米粉(含花椒、八角等香料),垫菜叶或红薯蒸至酥烂。菜叶吸油提香,米粉锁住肉汁,形成“嫩而不糜”的口感。衍生出的香椿粉鲊肉、粉薰肉等变体,展现了江西人对米粉入菜的创造力。
如今,江西粉蒸肉既是家常美味,也是宴席硬菜,更承载着“团圆美满”的寓意。赴赣旅行时,不妨在立夏或年节体验地道的笼床宴,感受这道千年名菜如何用蒸汽与时光淬炼出江西人的饮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