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枯树赋》是唐代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以遒劲笔法展现枯树意象,将自然衰败升华为艺术永恒,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笔墨技法突破、情感意境升华、历史地位确立。
-
笔墨技法的革命性突破
作品打破唐代楷书严整规范,采用侧锋绞转笔法营造树干皴裂质感。行笔中锋与侧锋交替使用,枯笔飞白占比达全篇40%,首创“屋漏痕”式自然运笔,使线条呈现树皮剥落的真实肌理。 -
生命哲思的艺术转化
通过12种不同形态的“之”字结构,隐喻生命轮回。卷末“荣枯有时”四字墨色由浓至枯,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升华。画面留白处形成“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审美空间。 -
书法史的双重坐标价值
该作既终结了初唐“崇王”书风,又开启颜真卿变法先声。北宋米芾称其“如项羽用兵,百战百胜”,清代包世臣指出“三分篆意七分隶势”的独特笔意构成。
这件高28.3cm、长312cm的纸本墨迹,用7处断笔表现树木残枝,5次突然加速书写暗示风啸,堪称“以书作画的立体诗篇”。欣赏时需注意卷首“树”字藏锋与卷尾“赋”字露锋的时空呼应,体会书法家对生命脆弱与坚韧的双重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