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枯树赋》是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的作品,以下是相关信息的综合说明:
-
作者与创作背景
《枯树赋》为唐代书法家褚遂良于贞观四年(630年)所作,原为南朝文学家庾信的文学作品,褚遂良通过书法形式进行了再创作。
-
传世形式与内容
该作品现存唯一传世版本为刻本,共三十九行四百六十七字,以楷书为主,兼具“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风与汉隶韵味,被明王世贞评为“掩映斐叠,极有好致,有美女婵娟,不胜罗绮之态”。
-
历史地位
-
褚遂良因此作成为初唐书法的标杆,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
其书法风格对唐代及后世书法发展影响深远,尤其在小楷领域被公认为极上乘之作。
-
-
争议与研究
尽管《枯树赋》现存刻本明确标注褚遂良款识,但部分研究提出质疑,认为最早记载该作品的唐代徐浩《古迹记》中并未明确署名。不过,主流学术观点仍以褚遂良为作者。
《枯树赋》的作者归属学术界普遍认可为褚遂良,其作品在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