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种小麦的最佳时期集中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具体需根据品种和区域调整:淮北旱茬中筋/中强筋小麦宜10月12-18日播种,强筋品种延至10月18-25日;江淮中筋/弱筋品种适播期为10月22日-11月10日;沿江圩区春性品种可延至10月下旬-11月上中旬。
-
品种与播期精准匹配
淮北地区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强筋小麦需严格在10月中下旬完成播种;江淮及沿江地区选用半冬偏春性或春性品种,播期可灵活延后至11月上旬。播种过早易导致冬前旺长,过晚则分蘖不足,均影响产量。 -
土壤墒情是关键前提
播种时0-20厘米土层含水量需达田间持水量的80%(抓土成团、落地即散)。墒情不足需提前造墒,稻茬田需排水后精细整地,秸秆还田田块需确保90%稻茬埋深10厘米以下,避免影响出苗均匀度。 -
机械化播种提升效率
旱茬麦推荐机条播(行距20-22厘米,播深3-5厘米),稻茬麦可选用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实现秸秆还田与播种同步。播后镇压可保墒促苗,亩播量需根据播期调整:10月中旬播种亩用种10-12公斤,每推迟2天增种0.5公斤。 -
气候变暖下的灵活调整
近年冬季气温波动大,淮北地区可适度延至10月15-25日播种,沿淮比淮北推迟5-7天。若遇秋旱或秋涝,需优先保证墒情适宜再播种,避免盲目抢播。
总结:安徽小麦播种需“看品种、分区域、抓墒情、控播量”,建议结合当年气象预报并咨询当地农技部门,动态优化播种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