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剂的正确使用方法需结合时间、方式、用量及存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具体如下:
一、使用时间
-
尽早使用效果更佳
菌剂中的有益活性菌需与土壤微生物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越早施用越能形成优势菌群。建议从育苗期开始使用,配合基肥施用,可显著提高出苗率和作物抗逆性。
-
避开高温和强光
25-30℃为最佳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会抑制菌株生长甚至导致死亡。施用时应避免阳光直射,下午5点后或阴天效果更佳。
-
雨后或早晨施用
雨后土壤湿度高,菌液易附着在叶片或根系上;早晨露水时施用可促进菌剂粘附,减少蒸发损失。
二、使用方式
-
根据菌剂类型选择
-
根际型菌剂(如解磷解钾型)适合灌根或穴施,确保菌液渗透至根系。
-
叶面型菌剂宜喷施于叶片背面,避免阳光直射,可配合叶面肥使用以增强效果。
-
-
多样化施用方法
包括拌种、浸种、蘸根、灌根、撒施、沟施等。例如,拌种可直接将菌剂与种子混合,浸种需浸泡6-12小时,灌根则用于已定植的幼苗。
三、用量与频率
-
遵循产品说明
不同菌剂浓度要求不同,需严格参照标签。例如,滴灌时禾丰宜康微生物菌剂推荐1-5kg/亩·次,蔬菜苗期建议300-500倍稀释。
-
避免过量使用
过量易导致烧苗,尤其苗期需控制用量。建议每个生长季施用2-3次,配合基肥使用效果更佳。
四、存储条件
-
阴凉干燥保存
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潮湿环境,高温会加速代谢消耗,潮湿易引发杂菌污染。
-
冷藏保存需按说明操作
部分需冷藏的菌剂需密封冷藏,确保活性不受影响。
五、注意事项
-
避免与杀菌剂冲突
灌根或冲施杀菌剂后需间隔7天再施用菌剂,否则杀菌剂会杀灭有益微生物。
-
配合营养补充
可搭配甲壳素、海藻酸等物质提供养分,增强菌剂效果。
通过科学调控使用时间、方式、用量及存储条件,可充分发挥微生物菌剂的促生长、抗逆及土壤改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