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1182-1251),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补土派代表人物,其著作以脾胃学说为核心,对后世中医影响深远。主要著作包括:
-
《脾胃论》
系统阐述脾胃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人以胃气为本”“脾胃为升降枢纽”等理论,奠定补土学派基础。
-
《兰室秘藏》
收载医论21篇、方剂280余首,涵盖内科、外科、妇科等临床各科,强调脾胃与多种病证的关系,体现东垣学说的实践应用。
-
《活法机要》
以“攻邪必本于正,扶正必固本于胃”为核心,进一步发展脾胃学说,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纲领性著作。
-
《医学发明》
记载李东垣创制的升阳散火、甘温除热等用药法则,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
《东垣试效方》
收录100余首方剂,以补土健脾、升阳降浊为原则,验证了脾胃学说有效性。
-
《脉诀指掌》
简明扼要地论述脉学,强调脉象与脾胃功能的关系,为中医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
其他作品
包括《内外伤辨惑论》(又名《内外伤辨》)、《用药法象》《药性赋》等,涉及外感内伤、用药原则及药物特性等内容。
学术地位
李东垣的著作以《脾胃论》为核心,形成系统理论体系,对明清医家影响显著,被后世尊为补土学派经典。其学说强调脾胃与元气、升降的关系,开创了以脾胃为中心的中医治疗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