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五石散配方是东汉医圣为治疗伤寒创制的矿物药方,核心成分为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硫磺五种矿石,兼具温阳散寒与活血通络之效,但魏晋时期被滥用成“寒食散”后引发严重成瘾与健康危机,最终被药王孙思邈列为禁药。
-
配方起源与原始用途
五石散最初由张仲景记载于《伤寒杂病论》,用于治疗伤寒引发的虚寒症状。五种矿石各司其职:石钟乳温肺壮阳,紫石英镇心安神,白石英利小便,赤石脂止血涩肠,硫磺补火驱寒,配伍后能激发阳气、驱散寒邪。 -
魏晋时期的滥用与异化
魏晋名士何晏等人改良配方,夸大其壮阳亢奋作用,导致五石散沦为“社交毒品”。服用后需“行散”散热,伴寒食冷饮,短期产生精神亢奋、皮肤敏感等幻觉,长期则引发痈疽、癫狂甚至死亡,晋代皇甫谧记载多例中毒惨状。 -
药王孙思邈的禁毁行动
唐代孙思邈目睹五石散致人“背发痈疽”“精神错乱”,在《千金方》中呼吁“遇此方即须焚之”,并联合官府销毁配方。现代分析表明,其含砷、硫等毒性成分,人体难以代谢,滥用等同服毒。 -
历史警示与现代启示
五石散从良药到毒药的演变,揭示药物双刃剑本质——合理使用可治病,滥用则危害社会。当代对中药毒副作用的严格监管,正是对这一教训的回应。
提示: 传统药方需遵医嘱,切勿盲目效仿古人“养生”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