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回暖后春后降温
二月倒春寒是指春季初段气温回升较快,但春季后期(通常为4月)气温显著下降的天气现象。这一现象具有以下特点:
-
时间范围
主要出现在每年立春(约2月4日或5日)之后至清明节前,即2月末至4月底。
-
核心特征
-
温度波动 :初春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快速回升,但春季后期因冷空气频繁活动导致气温回落,形成“前暖后冷”的反差。
-
持续时长 :需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且降温幅度显著。
-
-
形成原因
春季气温波动较大,冷空气活动频繁,当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时,易引发气温剧烈变化。
-
影响与预兆
-
农业影响 :对早春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大,可能引发冻害。
-
健康提示 :气温骤变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冒、呼吸系统疾病风险。
-
补充说明
-
俗语“春打六九头,二月倒春寒”指立春后若处于五九末尾,倒春寒可能性较大;“正月初八雨,预防倒春寒”则提示此时段需防范低温。
-
需注意及时调整衣物,避免因温差引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