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青立是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现为颖壳畸形(如鹰钩嘴状)、籽粒空瘪,严重时导致产量大幅下降。预防旱青立需从土壤管理、肥力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综合措施入手,具体如下:
一、土壤管理
-
改良土壤结构
增施有机肥(如腐熟农家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养分吸收能力。对于酸性土壤,可配合施用石灰调节pH值,增强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控制土壤毒物
旱改水田块需提前建立水层,避免孕穗期突然灌水导致砷化物中毒。可通过施用生石灰(40-50公斤/亩)或土壤调理剂分解土壤中的有毒物质。
二、合理施肥
-
补施硼肥
硼是预防旱青立的关键元素,可采取以下措施:
-
基施:在整地时撒施纯硼含量≥12%的傻子硼或持力硼200-300克;
-
追施:分蘖肥中添加256克比希火苗和200克硼肥,促进分蘖和结实率提升;
-
叶面喷施:抽穗前幼穗分化期喷施硼酸钠或离子硼,可结合防治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
-
配合中微量元素
与硅、锌、硫等元素配合使用,可增强根系活力和抗逆性。例如,追施返青分蘖肥时添加硅锌硼硫复合肥。
三、水分管理
-
科学灌溉
旱改水田块需建立稳定的水层,避免孕穗期因缺水导致生理紊乱。排水烤田可促进根系下扎,增强对深层养分的吸收。
四、病虫害防治
-
综合防治
及时防治纹枯病、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减少对水稻生长的胁迫。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可增强抗逆性。
五、品种选择与耕作调整
-
品种优化
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如粳稻比籼稻更耐旱青立。
-
调整种植模式
避免连作,合理密植,降低田间管理难度。
六、其他措施
-
减少秸秆还田量 :避免秸秆残茬伤害根系,影响养分吸收。
-
烤田促根系下扎 :分蘖末期排水烤田,增强根系活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有效预防旱青立的发生,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若已出现症状,需及时叶面喷施硼肥并配合病虫害治理,但需注意喷施时间(幼穗分化期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