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清明节期间用于制作粑粑的草主要有两种常见名称和特性,需根据地区习俗和植物学名称进行区分:
一、主要名称与植物学特征
-
鼠曲草
-
别称 :清明草、佛耳草、寒食菜、雀儿草等
-
形态特征 :一年生菊科鼠曲草属草本植物,茎叶带白绒毛,形似老鼠耳朵,花为柠檬黄色绒球状
-
生长环境 :低海拔干地或湿润草地,以稻田为主
-
食用价值 :嫩茎叶可蒸熟后与糯米粉混合制成粑粑,具有化痰止咳、祛风寒功效
-
-
艾草
-
别称 :清明节另一主流食材
-
形态特征 :菊科艾属植物,叶片细长,带有浓烈香气,常用于驱寒
-
食用与功效 :与糯米粉混合可制作艾草粑粑,具有温中散寒、促进消化作用
-
二、地区性称呼差异
-
北方地区 :多以 鼠曲草 为主流食材
-
南方地区 :部分地区可能使用 清明草 或 雀儿草 的称呼
三、传统制作方法(以鼠曲草为例)
-
采摘与处理 :清明前采摘嫩茎叶,洗净焯水后切碎或捣成泥状
-
制作过程 :与糯米粉混合,加入适量碱水保持翠绿色,蒸熟后制成粑粑
-
文化内涵 :清明草粑粑不仅是清明节的传统美食,还承载着春日踏青、祈福安康的寓意
清明节粑粑的原料植物主要指 鼠曲草 ,而艾草则多用于其他节令的食品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