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是水稻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根据其发病部位和症状表现,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一、苗瘟
-
发病部位 :水稻苗期(三叶期前),由种子带菌引起。
-
症状 :基部灰黑色、心叶枯黄扭曲,湿度大时产生灰黑色霉层。
二、叶瘟
-
发病部位 :三叶期至抽穗期,分蘖期至拔节期严重。
-
症状 :叶片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背面有灰色霉层。根据病斑发展可分为:
-
急性型 :近圆形水渍状斑,正反面密生霉层,预示病害流行。
-
慢性型 :梭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有淡黄色晕圈。
-
褐点型 :叶脉间针尖褐色斑点,多见于高抗品种或老叶。
-
白点型 :嫩叶上近圆形白点,可转为急性型。
-
三、节瘟
-
发病部位 :抽穗后稻秆第一或第二节位。
-
症状 :穗节处出现褐色小点,后扩展至整个节段,导致茎秆弯曲或折断,严重时形成白穗。
四、穗颈瘟
-
发病部位 :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
-
症状 :水渍状褐色斑点,环绕穗颈扩展,导致穗秆失水干缩,抽穗时形成白穗。
五、谷粒瘟
-
发病部位 :谷壳上。
-
症状 :灰白色椭圆形病斑,表面有灰色霉层,可携带病原菌越冬,次年引发苗瘟。
六、枝梗瘟
-
发病部位 :穗主轴或穗枝梗部分。
-
症状 :与穗颈瘟相似,但危害范围较小,仍会导致白穗或穗部畸形。
补充说明
-
危害程度 :叶瘟、穗颈瘟、谷粒瘟危害最大,常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
防治措施 :需结合农业管理(如排水防涝、合理密植)和化学防治(如喷施杀菌剂)综合应对。
以上分类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涵盖稻瘟病的主要类型及特征,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