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的防治需根据其发病周期和防治重点进行分阶段管理,具体最佳时期如下:
一、预防阶段(7-8月,重点为分蘖期和抽穗期)
-
分蘖期(7月上旬至中旬)
-
防治目标 :预防叶瘟,控制发病中心扩散
-
关键措施 :
-
发现叶瘟病斑后立即喷药,优先使用三环唑、异丙硫脲等药剂
-
加强肥水管理,浅水勤灌,避免高温胁迫
-
基肥充足、分蘖适度的地块需重点关注
-
-
-
抽穗期(7月下旬至8月)
-
防治目标 :预防穗颈瘟和稻曲病,减少穗部损失
-
关键措施 :
-
破口前5-7天喷药,易感品种需在齐穗期补喷一次
-
若抽穗期遇雨,必须重复施药
-
-
二、应急处理阶段(8月上旬后)
- 若已出现严重病害,需在发病初期(如叶瘟出现急性病斑)立即喷药,同时调整管理措施。
三、管理措施补充
-
品种选择 :种植抗病品种,减少发病风险
-
田间管理 :保持适宜温度(25-32℃),避免强光直射,减少病害传播
-
综合防治 :结合生物防治(如释放天敌)和物理防治(如清除病残体)
总结
稻瘟病防治以预防为主,分蘖期和抽穗期是关键时期。需结合农药喷洒、田间管理及抗病品种推广,降低产量损失。若发现急性病斑,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