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防病防虫的最佳时期需根据生长阶段和病虫害类型综合判断,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关键时期:
一、分蘖末期(约插秧后7-10天)
-
防治重点 :预防叶瘟、纹枯病等苗期病害。
-
防治措施 :选择高效杀菌剂(如三环唑、稻瘟灵)喷施,同时控制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二、破口期(抽穗前5-7天)
-
防治重点 :预防穗颈瘟、稻曲病等穗期病害。
-
防治措施 :在稻穗开始抽穗前5-7天施药,对易感品种需在始穗期额外喷施一次药剂。
三、穗期(抽穗后至成熟)
-
防治重点 :防治稻曲病、穗腐病、白穗等穗期病害。
-
防治措施 :若遇雨天,需在齐穗期或抽穗初期喷施杀菌剂;高温高湿环境需加强通风降温。
其他注意事项
-
药剂选择 :不同病害需针对性选用药剂,如叶瘟用三环唑,纹枯病用氟环唑等。
-
施药时间 :尽量在早晨或傍晚施药,避免高温时段(如正午)以减少药效损失。
-
综合管理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浅水勤灌等农业措施,增强水稻抗病虫害能力。
特殊情况处理
-
突发病害 :若发现稻瘟病、纹枯病等急性病害,需立即喷施杀菌剂,并隔离病株。
-
害虫防治 :灰飞虱、二化螟等害虫需在迁移高峰期(秧田病虫害量达10万头/亩)和产卵高峰期(卵块孵化50%变黑时)集中防治。
通过以上分阶段防治,可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保障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