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三唑酮、烯唑醇
水稻对以下三类农药尤为敏感,需特别注意使用规范以避免药害:
一、广谱性除草剂(需避免使用)
-
草甘膦
广谱灭生性除草剂,若喷洒于水稻叶片或通过土壤吸收,会导致出穗困难、新梢生长缓慢,甚至植株矮化发黄。
-
三唑酮
抽穗期使用会抑制赤霉素合成,导致叶片短小、穗颈节间发育不良,严重时无法抽穗。
-
烯唑醇
晚稻抽穗初期使用易引发“包颈”现象,即穗颈节间弯曲,影响灌浆和结实率。
二、激素类杀菌剂(需精准控制剂量)
-
三唑酮类
除防治稻瘟病外,还会抑制赤霉素合成,导致植株矮化。建议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避免重复使用。
-
烯唑醇类
过量使用会导致晚稻抽穗困难,穗部抽出一半停止生长。药害后可通过喷施赤霉素缓解。
三、其他高风险农药
-
有机砷类 (如甲基胂酸锌):高残留且毒性大,易导致稻脚青病。
-
有机锡类 (如三苯基醋酸锡):慢性毒性,影响水稻生长和品质。
-
氟制剂 (如氟化钠):剧毒,易引发叶片焦枯和生长抑制。
使用建议
-
避免重复使用同一类激素类农药 ,如三唑酮和烯唑醇,防止药害累积。
-
严格掌握用药时期 ,例如草甘膦避免用于水稻生长关键期,三唑酮避免在抽穗期施用。
-
轮换使用农药 ,减少特定农药残留风险,如稻瘟病可交替使用三环唑和咪鲜胺。
若发生药害,需及时喷施解救药剂(如赤霉素)并调整管理措施,以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