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与涝年并存
根据2025年上半年的气象观测和预测,结合不同地区的降水特点,我国旱涝年情况可总结如下:
一、整体趋势
-
南方地区
-
雨水充沛,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整体呈现涝年特征。
-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在3-4月降雨量或比常年偏多30%,局部地区存在春季涝灾风险。
-
-
北方地区
-
春季干旱风险较高,需警惕春旱对农业的影响,但夏季受季风影响,降水相对集中。
-
例如,华北地区若雨水节气后连续晴朗且墒情低于18%,春夏可能遭遇持续干旱。
-
二、分阶段特征
-
2月上旬(立春后至雨水前)
- 多数地区受冷空气影响,降水较少,北方地区需防范春旱。
-
2月下旬(雨水节气后)
- 南方进入多雨期,北方开始回暖,但降水分布不均,南方涝灾与北方春旱并存。
-
5月(小满前后)
- 夏季降水趋势明显,南方雨量充沛,北方需关注高温对农业的影响。
三、农业应对建议
-
南方 :需防范洪涝对农田的冲刷,同时注意排水防涝。
-
北方 :春播作物需及时灌溉,关注土壤墒情,防范春旱。
-
全国 :建议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区域降水预警,灵活调整农业管理措施。
四、总结
2025年旱涝年特征呈现南北差异,南方以涝年为主,北方则需应对春旱与夏季雨季的叠加影响。需结合节气变化和区域特征,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