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干旱的原因可综合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如下:
一、气象因素(主因)
-
东亚季风异常
2025年夏季受东亚位势高度场西高东低配置影响,西南水汽输送能力减弱,导致黄淮—长江中下游大范围降水偏少,是干旱的核心原因。
-
副热带高压南撤滞后
副热带高压在7月中旬后才逐步南撤,导致雨带滞留南方,淮河以北地区雨季推迟,加剧了干旱程度。
-
高温持续影响
7月下旬以来,高温天气与干旱叠加,加速水分蒸发,加剧地表水分短缺。气象干旱监测显示,淮河以南地区受高温影响更显著。
二、地形与流域因素
-
地形阻隔作用
江淮地区地势平坦,缺乏有效地形抬升作用,难以形成有效降水,导致干旱范围扩大。
-
长江流域水量减少
受南水北调工程影响,长江流域水量分配调整,进一步削弱了下游地区的自然补给能力。
三、人为因素
-
水资源调配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在南方水资源紧张时仍保持输水,但南方降雨不足导致补充效果有限,间接加剧了北方干旱。
-
生态环境变化
近年农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导致地表水质量下降,削弱了生态系统的蓄水能力。
四、其他因素
- 台风影响 :2025年台风活动异常频繁且强度大,虽带来短暂强降雨,但未能有效缓解旱情,反而因气压波动干扰了正常降水过程。
2025年安徽干旱是气象异常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需通过加强气象监测和科学调度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