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踏青、放风筝
浙江清明习俗融合了自然节气与人文精神,既有祭扫祖先的肃穆仪式,也包含踏青娱乐的活力活动,具体表现如下:
一、核心习俗
-
扫墓祭祖
扫墓是清明最核心的习俗,称为“思时之敬”,表达对祖先的追思。人们会前往祖坟“添土”或“加土”,摆上祭品(如酒馔、鲜花、纸钱等),点燃蜡烛、香烛,按辈分行跪拜仪式。部分家庭会为小孩准备清明馃(一种面食)共享。
-
踏青与户外活动
清明兼具自然节气特征,人们会到郊外踏青,欣赏春光,感受万物复苏。还有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等传统游戏,既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也蕴含驱邪避灾的寓意。
二、特色地域习俗
-
嘉兴祭清明
部分地区在清明日祭拜太公(土地公),先祭太公后祭家族祖宗,仪式中会为祖坟“加土”,并共享清明馃。
-
台州“簪柳”习俗
台州府清明时,妇女会用柳枝插于发髻,称为“驱香九娘”,寓意驱邪避灾。
-
海盐龙舟竞渡
海盐县清明期间有龙舟比赛,展现地方特色。
-
上巳节关联习俗
三月初三(上巳节)部分地区祭祖,称为“尝墓”,用饽饼、牲醴等祭品,富贵人家每年行此礼。
三、禁忌与注意事项
-
禁忌 :清明期间民间忌用针线、洗衣,妇女避免出行,傍晚需在宅门洒灰线驱邪。
-
时间差异 :不同地区祭扫时间有别,有的提前数日祭拜,有的集中在清明当天。
清明习俗体现了浙江地区对祖先的尊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理念,既有深厚的历史传承,又融入了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