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的积温分布受纬度、地形地貌和气候带等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分布如下:
一、积温带划分依据
根据活动积温(年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划分,黑龙江主要分为:
-
第一积温带(≥2700℃)
-
第二积温带(2500-2700℃)
-
第三积温带(2000-2500℃)
-
第四积温带(1500-2000℃)
-
第五积温带(≤1500℃)
二、主要城市及区域积温
-
哈尔滨市
-
主要区域:道里区(太平镇、新发镇等)、南岗区(王岗镇、新春乡)、香坊区(成高子镇、幸福乡)等
-
特点:属于第一积温带,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
-
-
齐齐哈尔市
-
主要区域:龙江县、甘南县、双河农场等
-
特点:大部分区域位于第一积温带,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热。
-
-
其他主要城市
-
牡丹江市 :海林市、宁安市
-
佳木斯市 :桦南县、勃利县
-
大庆市 :龙安桥镇、五常市
-
绥化市 :青岗县、望奎县
-
-
边境地区
-
例如:抚远市(第三积温带)、黑瞎子岛(第四积温带)
-
特点:边境地区因纬度较高,积温较低,农业以耐寒作物为主。
-
三、积温对农业的影响
-
作物种植 :第一积温带适合种植春小麦、甜菜;第二积温带可种植大豆、玉米;第三积温带以大豆、马铃薯为主。
-
品种选择 :高积温地区需选择耐热品种,低积温地区则需耐寒品种。
四、数据来源建议
以上数据主要参考农业部门发布的最新统计公报和积温图,不同年份因气候波动可能存在1-2℃差异。如需精确到乡镇级别,可访问黑龙江省农业厅官网或相关数据库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