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病的定义
高血压肾病是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的疾病,分为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和恶性高血压肾硬化症。
- 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由长期良性高血压(≥140/90毫米汞柱)作用于肾脏所致。
- 恶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在原发性高血压基础上发展为恶性高血压(舒张压>130毫米汞柱)后引起的肾脏损害。
病因
- 主要病因:原发性高血压导致的肾功能损害。
- 发病机制:高血压使得血管内血液压力增高,导致蛋白漏出至尿液里,蛋白一旦漏出会对肾脏的滤网系统造成破坏,形成恶性循环。长期控制不佳的高血压会造成肾脏结构破坏难以逆转,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甚至慢性肾衰竭,最后严重阶段为尿毒症。
临床表现
- 早期症状:夜尿增多,微量白蛋白尿。
- 蛋白尿:是本病最典型、最常见症状之一,也是较早出现的症状。
- 血尿:个别病例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短暂性肉眼血尿。
- 水肿:全身性明显水肿,指压有凹陷。
-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病史,可表现为头晕、头痛等不适。
- 其他症状:全身乏力、腰部酸痛等。
检查
- 体检:长期高血压,眼睑和/或下肢水肿、心脏扩大等。
- 化检:尿常规蛋白+至++,伴或不伴潜血。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2克以下。
- 影像学检查:B超示肾脏早期多无变化,发展致肾衰竭时可出现肾脏不同程度缩小。核素检查早期即可出现肾功能损害。
- 肾活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
诊断
根据病因、病史、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确诊。
治疗
- 严格控制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并发症(心、脑、肾),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1克,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
- 合理选择降压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长效降压药,避免血压波动。
- 其他治疗:治疗高血压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脑出血等。
预防
- 控制血压:定期监测血压,避免血压波动。
-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重,限制盐的摄入,控制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
- 定期体检:每年体检查肾功能、尿蛋白等。
高血压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积极的治疗和管理,以避免肾功能损害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您有高血压或怀疑自己有高血压肾病,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