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传统食物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清明节传统食物:
-
青团(江南地区):用艾草汁或浆麦草汁混合糯米粉制成外皮,包裹豆沙、芝麻、肉松等馅料,蒸熟后色泽碧绿,软糯清香。寓意艾草有驱邪避秽之说,绿色象征春天生机。
-
馓子(北方部分地区):油炸面食,酥脆金黄,常拧成细条状。北方有“清明馓子香又脆”的俗语,既可祭祀,也是踏青时的便携零食。
-
清明粿(福建、浙江等地):类似青团,外皮加入鼠曲草或苎麻叶,馅料分甜咸(如笋丁、豆腐干、萝卜丝等)。造型有的地区会捏成饺子状或印有花纹。
-
润饼菜(闽南、台湾):用薄面饼卷春季时蔬(豆芽、胡萝卜、韭菜等)和肉类,口感清爽,适合春季。
-
子推馍(山西等地):纪念介子推,馍上捏有燕、蛇等形状,蒸制后点缀色彩,祭祀后食用。
-
乌稔饭(畲族、福建):用乌稔树叶汁浸泡糯米,蒸熟后饭呈紫黑色,带有植物清香。
-
鸡蛋(全国多地):清明吃煮鸡蛋或画彩蛋,象征新生与圆满,部分地区有“撞鸡蛋”游戏。
-
时令春菜:如香椿、荠菜、春笋等,清明时节正是这些野菜上市的时候,很多地区会采食新鲜野菜,如香椿炒蛋、荠菜饺子等。
在清明节还有吃茶叶蛋、清明螺等食俗。
这些食物不仅美味,还承载着对祖先的怀念和对春天的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