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户的标准主要围绕家庭经济状况、风险因素及保障能力综合判定,具体标准如下:
一、收入与经济状况标准
-
收入水平
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政府设定的防止返贫监测收入标准(如2024年隆回县为8100元,2025年可能动态调整)。
*注:部分地区的监测线为脱贫攻坚标准的1.5倍(如7200元)。
-
收入稳定性
- 家庭产业收入或就业收入连续2年不持续稳定,或存在因市场波动、灾害等导致收入大幅下降的风险。
二、风险因素标准
-
刚性支出压力
因疾病、教育、灾害、意外事故等导致医疗、教育、住房等刚性支出超过家庭承受能力,或补贴政策调整后收入下降。
-
基本保障缺失
-
住房条件恶劣(如安全问题、无稳定住所);
-
饮用水安全问题(如断水超1个月、水质差);
-
基本医疗服务无法保障。
-
-
家庭特殊情况
-
家庭成员患大病、重病或长期慢性病;
-
学生教育开支过大;
-
残疾人因护理需求导致劳动能力下降;
-
失去主要劳动力或变为弱半劳动力。
-
三、动态监测机制
-
“三保障”与饮水安全
重点关注住房、教育、医疗和饮水安全等基础生活领域的问题。
-
风险分类管理
-
脱贫不稳定户 :人均收入低于监测线且存在返贫风险;
-
边缘易致贫户 :人均收入略高于低保线但抗风险能力弱;
-
突发严重困难户 :因突发事件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
-
-
动态调整机制
监测标准每年根据物价指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动态调整,确保精准识别。
四、排除条件
- 家庭成员含公职人员、名下有企业或商品房等特殊情况,原则上不予认定。
总结
监测户的认定是防贫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收入、支出、风险的综合评估,及时发现潜在返贫群体,并提供针对性帮扶。不同地区的具体标准可能因政策调整而变化,需以当地最新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