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加速,昆虫活跃
立夏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此时段自然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候特征
-
气温回升与降水变化
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全国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华北、西北等地开始进入雨季,但降水仍较少,蒸发旺盛,形成干热天气,需注意抗旱防灾。
-
雷雨增多
随着气温升高,对流活动增强,江南地区进入雨季,雷雨天气频发,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水分。
二、物候现象
-
蝼蝈鸣叫
作为立夏三候之首,夜晚可听到田间蝼蝈的鸣叫声,象征夏季的到来。
-
蚯蚓出土
地下温度升高,蚯蚓开始掘土呼吸,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养分分解。
-
王瓜生长
王瓜(土瓜)等夏季作物迅速生长,藤蔓攀爬加快,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三、农业活动
-
中耕除草
适时中耕除草可抗旱防渍,提高地温,促进棉花、玉米等作物的健壮生长。
-
灌浆期管理
小麦等作物进入灌浆乳熟期,需防范干热风灾害,及时灌水保墒。
四、地域差异
- 南方与北方差异 :福州至南岭以南地区已呈现夏季绿意,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仍显春意,体现了中国南北气候的显著差异。
五、民俗活动
- 吃立夏饭 :部分地区有吃粥、挂蛋、尝三新(如新菜、新果)等习俗,象征迎接夏季丰收。
立夏的自然现象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既包含生物活动的活跃表现,也反映了季节变化对生态和农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