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几乎等长,各为12小时。以下是春分节气的特点:
天文学意义
- 昼夜平分: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 季节平分:春分是春季的中分点,正好平分了春季。
气候特征
- 气温回升:春分时节,除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地区外,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气温回升较快。
- 降水分布: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而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物候现象
- 玄鸟至:燕子从南方飞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雷始发声:春分后,随着天气变暖,雷声开始响起。
- 始电:春分时节,天空电闪雷鸣,春雨不再润物细无声。
农业生产
- 春耕农忙:春分是春耕农忙的吉时,阳光照耀秧苗,春雨滋润新芽,农民们翻耕田地、育苗插秧。
民俗活动
- 立蛋:在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有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习俗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
- 吃春菜:人们采摘野苋菜,与鱼片一起滚制“春汤”,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 送春牛:民间有送春牛图的习俗,寓意春耕和吉祥。
- 放风筝:春分期间,人们放风筝,尤其是春分当天,大人们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