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游泳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由国家体育总局发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对赛事类型、成绩标准及运动员等级评定规则进行了全面调整,主要变化如下:
一、赛事类型调整
-
国际级运动健将
-
移除“泛太平洋赛”“环地中海赛”等赛事,新增“亚洲室内与武道运动会”“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等。
-
全国比赛保留全运会、冠军赛、全锦赛、夏锦赛等,省级比赛每省限1-2项。
-
-
一级运动员新增赛事
- 增加全国青少年U系列比赛分站赛、全国中学生游泳锦标赛等。
-
省级运动会调整
- 明确为每四年举办1次的综合性运动会,提升赛事权威性。
二、成绩标准调整
-
国际级运动健将
-
男子项目:50米自由泳、50米蝶泳标准略有降低,其他项目标准提高。
-
女子项目:1500米自由泳标准从16分37秒40提升至16分09秒09,其他项目标准普遍提高。
-
-
一级运动员
- 保留全国青年运动会、全国学生运动会等赛事成绩,新增全国青少年U系列比赛分站赛。
-
二级运动员
- 仅保留省级锦标赛(冠军赛)的单人、双人2-3名,集体第2名可评定。
-
三级运动员
- 保留省级锦标赛(冠军赛)的单人、双人第4-5名,集体第3名可评定。
三、其他重要变化
-
赛事权威性提升
- 通过简化赛事类型和明确赛事等级划分,推动省级赛事专业化发展。
-
技术等级覆盖范围
- 新标准首次全面覆盖游泳项目,包括公开水域游泳。
-
等级评定周期
- 全国性比赛每两年举办1次,省级比赛每年不超过2次。
四、影响与意义
新标准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游泳运动向更高水平迈进,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推动普及与竞技提升,尤其对女子项目和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