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乡村振兴工作围绕“农业强省”目标,提出“稳产保供、产业升级、生态宜居、组织保障”四大核心任务,具体要求如下:
一、稳产保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 粮食产能目标
实现粮食总产量1.4万亿斤,确保稳居全国首位,其中优质专用小麦2000万亩、优质花生2500万亩、优质林果1500万亩。
- 高标准农田建设
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其中2025年完成800万亩,重点建设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现代化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及沿黄、南水北调干渠生态保护带。
- 农业现代化支撑
推广超常规种植技术,提升单产和品质,完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粮油加工转化率达90%以上。
二、产业升级,激发农村活力
- 现代畜牧业发展
稳定生猪产能,2025年全省肉牛出栏量400万头、羊4800万只,培育40个肉羊大县;推进乳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等绿色食品业发展。
- 特色农业与产业融合
发展高效种养业、现代畜牧业和特色农业,推动农文旅融合,2025年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值超6500亿元。
-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乡村仓储物流、乡村旅游、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至75%以上。
三、生态宜居,建设美丽乡村
- 人居环境整治
推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区,推进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
- 生态保护与修复
实施沿黄生态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等工程,建设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特色产业优势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
四、组织保障,激发内生动力
- 政策体系与机制创新
制定《乡村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完善藏粮于地、科技支撑、农民增收等政策体系。
- 人才与文化培育
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弘扬农耕文化,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
- 改革与活力激发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五、保障措施
-
财政与科技支撑 :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智慧农业技术。
-
监测与评估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定期评估乡村振兴成效,及时调整政策。
通过以上措施,河南省旨在2025年实现农业质量效益、农民收入、乡村基础设施等“五个明显提高”,在粮食安全、产业升级、生态宜居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