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是宋代文学家陈师道为曾巩所作的一首和诗,以曾巩出山为题材,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为天下苍生担当的使命感。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曾巩的品格与志趣。
一、首联“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
-
意象解析 :狭窄的山路(侧径)上,曾巩乘坐竹轿(篮舁)前行,眼神明亮,气质超凡脱俗(“犹带骨毛清”)。
-
象征意义 :竹轿象征曾巩出山的坚定决心,而“骨毛清”则暗示其超凡脱俗的品德,如同仙人般清新脱俗。
二、颔联“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
拟人手法 :白云被赋予笑谈的拟人化特征,流水则被描绘为深情相伴的伙伴。
-
情感表达 :曾巩以“多事”自嘲,却得到白云的“笑”和流水的“情”,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对隐居生活的留恋,也暗含对尘世责任的坦然。
三、颈联“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
对比手法 :曾巩感叹自己无法像飞鸟般自由(“鸟飞”),更羡慕僧人终年隐居的闲适生活。
-
心境揭示 :此联流露出曾巩对隐居的向往,但结合尾联,更强调其“起为苍生试一鸣”的使命感,隐居只是暂时的自我调节。
四、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
志向升华 :曾巩表明自己虽心怀天下,但无法完全与世无争,最终选择出山为百姓谋福祉。
-
历史呼应 :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呼应,曾巩将个人理想融入家国天下,体现了宋代士大夫的担当精神。
五、整体评价
-
艺术特色 :诗中通过自然景物(山、云、水)的拟人化描写,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同时以对比手法强化情感表达。
-
思想内涵 :既展现了曾巩的个人品格,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入世”与“出世”关系的思考,兼具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哲思,成为宋代文人唱和诗的典范,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更彰显了为天下苍生担当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