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西辛庄村实现从贫困到富裕的跨越,主要依靠以下核心因素:
一、股份制企业的发展
-
村办企业起步
1991年,李连成带领村民集资21万元创办了西辛庄村第一家企业——再生纸厂,当年实现固定资产超百万、年利润超200万元。通过“砸了算我的,赚了算大家的”承诺,成功动员村民集资办企业。
-
企业转型与扩展
-
初期以造纸厂为核心,后逐步发展为涵盖纺织、电光源等领域的产业链,形成20余家企业集群,总产值超5.2亿元。
-
企业采用股份制改革,全村730户人都有股份,年人均收入近4万元。
-
二、工业园区建设
-
西辛庄村工业园位列濮阳市八大村级工业园区之首,拥有近30家企业,吸纳周边9000余个劳动力,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
-
工业园内涵盖纺织、食品加工、电光源等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富裕。
三、产业多元化与升级
-
农业现代化
从传统农业转向反季节蔬菜种植,通过技术指导、资金支持,使全村人均增收500多元。
- 后发展高标准智慧农田、养殖业等,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
-
产业链延伸
在纺织业基础上,延伸至纺纱、造纸、电光源等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四、政策支持与组织保障
-
李连成作为村支书,长期坚持“甘于吃亏、无私奉献”,带领村民排除困难,推动产业转型。
-
村集体通过招商引资、村民入股等方式,整合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五、社会荣誉与综合效益
- 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村”等称号,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家门口就业、养老有保障、住有所居”。
通过股份制企业、工业园区、产业多元化等多措并举,西辛庄村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富裕村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