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改名为“宣城”的历史背景与行政区划调整密切相关,具体原因如下:
-
行政区划调整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朝统一中国后,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此时原“宛陵”因城东有宛水、城内有陵阳山而得名,但这一名称仅作为县名使用。隋朝以“宣州”为郡名正式启用,标志着“宛陵”退出历史舞台。
-
历史概念差异
隋朝之前的“宣城县”与“宛陵县”并非同一概念。宣城县是汉朝时期丹阳郡下辖的17个县之一,治所位于今南陵县弋江镇。东汉建武元年(25年)后,宣城县并入宛陵县,直至隋朝建立新郡,两个名称才逐渐合并为“宣城”。
-
名称演变脉络
-
西汉 :宛陵为丹阳郡治所
-
东汉 :宛陵县并入丹阳郡
-
隋朝 :废除宛陵县,设立宣州郡
-
后续演变 :唐、宋、元、明、清各代,宣州/宣城作为州/府级行政单位延续使用,直至民国时期
-
宣州改名“宣城”是隋朝统一后行政区划调整的结果,与历史概念的演变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