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一定要排湿气,运动是排湿气的好方法,运动不仅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的消化、避免损伤脾胃还可以促进汗液排出,带走体内湿气;适当运动可以保持身体养气的通畅经络的激活。
这样可以帮助脾胃进行化湿,通过有氧运动达到出汗的目的。一般每周3到4次,最好在白天进行,每次持续运动30到40分钟左右,以微微出汗的效果最佳。但要注意运动排湿的方法,应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并量力而行,不要一次过量,那样不利于习惯的养成。
湿气重一定要排湿气,运动是排湿气的好方法,运动不仅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的消化、避免损伤脾胃还可以促进汗液排出,带走体内湿气;适当运动可以保持身体养气的通畅经络的激活。
这样可以帮助脾胃进行化湿,通过有氧运动达到出汗的目的。一般每周3到4次,最好在白天进行,每次持续运动30到40分钟左右,以微微出汗的效果最佳。但要注意运动排湿的方法,应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并量力而行,不要一次过量,那样不利于习惯的养成。
心跳和心率并非一回事。心跳包括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律,而心率指的是心跳频率。正常的节律为窦性心律,正常的心率区间为60到100次每分。心跳顾名思义是心脏的跳动,右心房收纳全身的静脉血,通过右心室从肺动脉泵出,再通过左心室的主动脉泵向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供应,以满足全身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
老是出现咳嗽等小症状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所致:第一、呼吸道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第二、肺结核。大多为干咳,可伴有乏力、低热、消瘦等表现。第三、咳嗽变异性哮喘。需要完善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
胸闷有点疼考虑是心肌缺血、心绞痛的症状。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
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心瓣膜病、血粘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的供血减少。所以得了心肌缺血,需要明确其原因,根据病因进行相对应的治疗。
湿气重的人首先饮食要做到清淡有营养、易消化、不吃辛辣刺激油腻、生冷寒凉的食物。同时可以吃去湿气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茯苓、薏米、山药、白扁豆、冬瓜、萝卜等。再次,要多运动、多进行有氧运动,比如游泳、慢跑等。还可以配合艾灸和拔罐的方法,艾灸和拔罐都有疏通经络、散寒除湿的目的。
长期咳嗽有可能出现以下的并发症:一、长期咳嗽会导致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甚至肺心病等疾病。二、长期咳嗽有可能导致肺大泡形成及破裂,从而导致气胸的发生。三、如果患者长期咳嗽,未进行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会导致感染加重,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二尖瓣中度反流属于相对严重的疾病,需要积极治疗避免重度的反流产生严重的临床状态。二尖瓣关闭不全可以造成二尖瓣反流。轻度的二尖瓣反流患者仅有轻微的劳力性呼吸困难;重度的二尖瓣反流很快出现急性左心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而二尖瓣中度的反流,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需要重视避免其发展为重度的二尖瓣反流。
心脏瓣膜病就是指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瓣膜,因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或创伤等,出现了病变影响血流的正常流动,从而造成心脏功能异常,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单瓣膜或多瓣膜病变。
急性气管炎首先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有鼻塞、咽痛、流鼻涕、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继而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全身乏力等;刺激性咳嗽,可能为干咳或咳嗽伴有脓痰。治疗上首先应该对其病因进行明确,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正常范围收缩压9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60-89毫米汞柱,脉压30-40毫米汞柱。舒张压也即低压,低压的正常范围为60-89毫米汞柱,对于80-89毫米汞柱属于正常高值。所以对于低压最合适的范围是60-80毫米汞柱。
男性尿路结石临床症状主要是以尿路结石的部位、大小以及导致的并发症确定。如肾结石可导致腰背部或肾区酸胀不适;输尿管结石导致输尿管痉挛,并出现突发性腰背部或肾区疼痛、恶心、呕吐等肾绞痛的症状,也可表现为肾积水、腰背部包块;膀胱结石或尿道结石,可导致排尿不畅、尿流缓慢或变换体位时排尿有所好转。
血压上午正常下午升高可能与血压的波动相关。一天中血压有波动,一般在早上六点到八点,下午四点到六点处于血压高值,在晚上至凌晨两点时出现血压低值,所以可能会出现下午血压升高的情况。另外高血压的患者如果服用的是短效或中效的降压药物,一般维持时间在六到十二个小时左右,在下午可能会出现血压反弹造成血压升高。
肾结石的形成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以及疾病的状态均有明显的相关。易产生结石体质的患者由于饮水少、饮用高硬度的水、出现高尿酸血症、高草酸盐饮食。有时肾结石的发生与泌尿系统的梗阻、畸形、感染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肺心病即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肺心病患者后期往往会合并有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表现,需要及时纠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