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怎样进行诊断

月经不规律、多毛、肥胖等症状,再结合激素测定、超声检查来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诊断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症状表现、血液检查、超声检查等方面的结果。 1. 症状方面: - 月经不调是常见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比如原本28 - 30天的周期,可能延长到35天以上,甚至数月来一次月经,少数人也会有月经周期缩短情况。 - 多毛现象,主要是雄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的,毛发增多且浓密,多见于面部、下巴、胸部、腹部等部位,像出现类似男性的胡须生长情况。 - 肥胖也是一部分患者的症状,通常是腹部肥胖较为明显。 - 不孕,由于排卵异常,很多患者会面临受孕困难的问题。 2. 血液检查: - 性激素六项检查很关键。睾酮水平可能升高,正常女性睾酮水平一般在0.21 - 3.01nmol/L,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综合症。另外,黄体生成素(LH)与卵泡刺激素(FSH)的比值也有意义,LH/FSH比值大于2 - 3时,要考虑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可能。 - 空腹胰岛素水平检查,部分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空腹胰岛素水平可能升高。 - 血糖、血脂检查,因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所以血糖、血脂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3. 超声检查: - 卵巢的形态和大小会有特征性改变。卵巢可能增大,卵巢边缘会有多个小卵泡,这些卵泡直径一般在2 - 9mm,数量可能达到12个或更多,呈车轮状排列在卵巢边缘。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诊断不是单凭某一项检查或症状就能确定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血液检查结果以及超声检查结果等多方面因素,这样才能准确诊断。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子宫肌瘤长于宫颈口是怎么回事该如何处理

子宫肌瘤长于宫颈口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而成。其原因与女性激素水平长期较高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有关,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遗传因素也可能有影响。处理方式视肌瘤大小和症状而定,小且无症状的可定期复查,大或有症状的可能需手术或药物治疗,如肌瘤切除术、使用桂枝茯苓丸等,要遵医嘱。

名医问答 2025-02-06

怀孕可不可以吃人参

怀孕通常不建议吃人参。人参大补元气且含人参皂苷,孕妇特殊生理状态下食用可能带来不良影响,如中枢神经兴奋致失眠烦躁、促使血压升高增加孕期风险、引起激素水平波动影响胎儿稳定发育。孕期饮食要营养均衡、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与适量蛋白质食物,避免滋补、辛辣生冷食物。

名医问答 2025-02-06

怀孕能吃人参吗

怀孕时不建议吃人参。人参大补元气,孕妇特殊生理状态下食用可能气盛阴耗,阴虚内热,引发水肿、高血压、阴道出血甚至流产,还可能影响激素水平不利于胎儿发育。孕期饮食应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果,如菠菜补铁预防贫血、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且要避免食用鹿茸等热性大补中药材。

名医问答 2025-02-06

子宫肌瘤长于宫颈口是何原因如何应对

子宫肌瘤生长于宫颈口是特殊情况,原因或与女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它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性激素有关。处理要依据肌瘤大小、症状等因素。肌瘤小且无症状可定期复查;肌瘤大或有症状如月经异常、压迫症状则需治疗。治疗有手术、聚焦超声、药物等方式,药物治疗需遵医嘱。

名医问答 2025-02-06

怀孕可不可以吃三文鱼

怀孕通常能吃三文鱼。其富含优质蛋白与不饱和脂肪酸,像欧米伽-3脂肪酸对孕妇健康和胎儿发育有利,如有助于胎儿大脑和视力发育,能补充孕妇营养。但要适量,因可能含汞等重金属污染物。怀孕应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瘦肉、蛋类补充营养,同时避免生肉、未洗净蔬果和含酒精饮料。

名医问答 2025-02-06

宫颈糜烂会有什么预兆

宫颈糜烂有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外阴瘙痒等预兆。白带增多时会变黏稠、发黄、带血丝,因宫颈炎症刺激腺体致分泌旺盛。接触性出血较典型,宫颈糜烂面组织脆弱受外力易破损。外阴瘙痒由炎症分泌物刺激所致,搔抓会加重不适。但这些预兆不绝对,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诊治。

名医问答 2025-02-06

怀孕能否吃生蚝

怀孕时通常能吃生蚝。生蚝营养丰富,蛋白质利于胎儿生长,锌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有益,钙等矿物质可补充孕妇所需。但要适量,因其可能携带病菌或寄生虫,过量食用会致孕妇肠胃不适,影响孕妇和胎儿健康。怀孕饮食应多样化,多吃新鲜蔬果和优质蛋白食物,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

名医问答 2025-02-06

宫颈糜烂会有哪些预兆

宫颈糜烂有白带增多、白带异味、接触性出血等预兆。白带增多因宫颈腺体分泌功能改变,量会明显增多且质地变粘稠。白带异味源于可能合并的感染,不同病原体致异味类型有别。接触性出血较典型,接触宫颈时糜烂面组织脆弱易出血,量少。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诊断,确定是否宫颈糜烂及有无其他病变。

名医问答 2025-02-06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会有哪些预兆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多为正常生理现象,主要由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致柱状上皮外移。其大多无明显预兆,少数情况可能被误认有预兆,如妇科检查时宫颈外观似糜烂样改变,这是正常外观而非病理状态。白带增多、极个别女性的接触性出血也可能被误认,但这些可能由其他因素导致,不能认定为其预兆,需综合检查判断。

名医问答 2025-02-06

怀孕时能否吃生蚝

怀孕时通常能吃生蚝,生蚝营养丰富,其优质蛋白可补充孕妇能量、助力胎儿发育,锌元素能促进胎儿神经系统发育。但要适量,因其可能携带病菌寄生虫,过量食用易致胃肠道不适,危及孕妇和胎儿。怀孕饮食应多样化,可适当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等,要避免生食及含汞量高的鱼类。

名医问答 2025-02-06

怀孕可不可以吃果冻

怀孕能适量吃果冻,果冻由食用明胶、水、糖、果汁等制成,果汁或含营养成分但整体营养价值有限。过量食用果冻会因糖分多使孕妇血糖升高,增加患妊娠期糖尿病风险,还影响食欲减少营养食物摄入。怀孕饮食应多样化,多吃新鲜蔬果、富含蛋白质食物,少吃高糖、高盐、高脂肪和加工过度食物。

名医问答 2025-02-06

怀孕能不能吃果冻

怀孕时可以吃果冻,果冻由食用明胶、水、糖和果汁等制成,果汁含营养成分能补充孕妇营养,但糖分多过量食用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肥胖风险要适量。怀孕应避免吃含汞量高的鱼如鲨鱼、剑鱼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菠菜等,其富含营养元素利于孕妇健康和胎儿发育。

名医问答 2025-02-06

怀孕的时候能不能吃果冻

怀孕时通常能吃果冻,其由水、食用糖和卡拉胶等制成,可补充能量、调节口味。但因糖分多,过量食用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肥胖风险,且食用时要防噎住。孕期应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肉蛋奶类,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避免食用可能被污染或未煮熟的食物以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2-06

怀孕能吃凤梨吗

怀孕时通常能吃凤梨。凤梨营养丰富,含维生素C、B族等,维生素C可增强孕妇免疫力、促进胎儿发育,其膳食纤维能预防便秘,但因含菠萝蛋白酶,过量食用可能有不适症状需适量吃。除凤梨外,苹果、香蕉等水果也可食用。同时要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和海鲜,控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

名医问答 2025-02-06

残乳如何排出

残乳为女性停止哺乳后乳房内残留乳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乳腺组织停止分泌乳汁后少量残留于乳腺导管内,若无红、肿、热、痛等异常,可自行吸收无需排出。若想排出残乳,不建议自行用不正规方法,以免损伤乳腺组织引发疾病。乳房异常应就医,正常残乳人体代谢可处理,异常时需专业医疗帮助保障乳房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2-06

黄乳如何变为白乳

初乳颜色发黄正常,正常成熟乳为白色,黄乳转白乳是自然生理过程无需干预。初乳产后2 - 3天分泌,富含多种营养与免疫活性物质,颜色黄是因含较多β - 胡萝卜素等。产后10 - 14天左右乳汁转成熟乳变为白色,是成分比例改变所致。产妇保持良好心态、正常哺乳规律和营养摄入,就能确保乳汁质量产量。

名医问答 2025-02-06

黄乳怎样变为白乳

初乳为产后2 - 3天内的乳汁,颜色黄,之后会渐变为白色,这是自然生理过程与乳汁成分变化有关,无需特殊干预。一是初乳含较多胡萝卜素、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而呈黄色,哺乳中成分比例改变乳汁变白;二是乳腺依生理反馈调节,分泌功能稳定后乳汁成分与外观改变;三是婴儿吸吮影响,频繁吸吮促使转变,正常哺乳即可自然发生。

名医问答 2025-02-06

怀孕能不能吃凤梨

怀孕时通常能吃凤梨,其富含维C和纤维素,维C可增强孕妇免疫力、利于胎儿发育,纤维素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但含生物活性物质,过量食用或致胃肠道不适需适量。怀孕饮食应营养均衡,除凤梨外可吃苹果、香蕉等水果,要摄入足够蛋白质,还应避免食用生肉和未洗净的蔬菜水果。

名医问答 2025-02-06

怀孕能吃粉条吗

怀孕时通常能吃粉条。粉条由红薯、马铃薯等制成,含碳水化合物,可转化为葡萄糖为孕妇和胎儿供能。但粉条热量高,过量食用会使孕妇体重过快增长,增加孕期糖尿病、高血压发病风险,要适量吃。孕期饮食应多样化,除粉条等淀粉类食物,还应多吃蔬菜水果、瘦肉等,减少辛辣油腻高糖食物摄入以保证营养均衡。

名医问答 2025-02-06

怀孕时能否吃粉条

怀孕时可吃粉条,粉条多由红薯、土豆制成。红薯粉条富含碳水化合物与膳食纤维,土豆粉条也含碳水化合物,这些能为孕妇供能、促肠道蠕动防便秘。但粉条不易消化,孕妇要适量吃,过量食用会消化不良致腹胀腹痛等。孕期饮食应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蛋白质摄入,少吃辛辣刺激、油腻、高糖食物,避免饮酒、浓茶、咖啡。

名医问答 2025-02-06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