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阵雨热衰竭的急救核心是迅速降温、补液和监测生命体征。高温高湿环境下,大量出汗会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引发头晕、恶心、皮肤湿冷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恶化为致命的热射病。以下是关键应对措施:
- 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脱离高温环境,选择通风良好的室内或树荫下休息,避免继续暴露。
- 快速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同时扇风促进散热。若条件允许,可用凉水擦拭全身或淋浴(避免冰水导致寒战)。
- 补充含电解质液体: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发呕吐。神志不清者禁止喂水,以防窒息。
- 调整体位与监测:平躺并抬高下肢15-30厘米以促进血液循环,密切观察呼吸、脉搏及意识状态。若出现抽搐、昏迷或体温持续超过39℃,需立即送医。
- 恢复期护理:症状缓解后保持清淡饮食,多摄入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辛辣。保证充足休息,逐步恢复活动量。
提示:雷阵雨后湿度骤增会抑制汗液蒸发,加剧中暑风险。户外活动前关注天气预报,携带防暑用品,如遇不适切勿硬撑。急救后若症状反复,务必就医排查潜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