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阵雨痱子是由于高温潮湿环境下汗液排泄受阻、汗管破裂刺激皮肤引发的炎症反应,核心成因包括汗腺堵塞、湿热郁积和细菌感染。雷阵雨前后空气湿度骤增,汗液蒸发困难,导致角质层浸渍肿胀,汗液滞留形成丘疹或水疱,常见于颈部、腋窝等易出汗部位。
-
汗腺堵塞与湿热环境
雷阵雨天气闷热潮湿,汗腺分泌亢进但蒸发不畅,汗管因角质层肿胀而狭窄或阻塞。汗液压力增高导致汗管破裂,外渗的汗液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红痱(红色丘疹)或白痱(透明小水疱)。婴幼儿、肥胖者因皮肤褶皱多更易发生。 -
细菌感染加重炎症
滞留汗液成为细菌温床,葡萄球菌等繁殖诱发脓痱(脓疱),伴随刺痛或瘙痒。潮湿衣物摩擦、抓挠会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增加感染风险。 -
内外因素叠加
剧烈运动、紧身衣物或油腻护肤品会加剧毛孔堵塞;中医认为体内湿毒遇暑热外发为痱,需同步调理湿热体质(如消滞祛湿)。
预防关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衣物,空调控温(25℃左右),及时擦汗。若出现脓痱或发热需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