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温天气下,心脏病患者需警惕高温对心脏的额外负担,关键注意事项包括: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科学补水、忌剧烈运动、警惕异常症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高温会加速水分流失、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心梗,以下分点详述防护要点:
-
避开高温时段与暴晒
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阳光最烈,尽量待在阴凉处。外出时戴遮阳帽、穿浅色透气衣物,避免血管突然扩张引发低血压。曾有患者在烈日下散步半小时后突发胸闷,急救发现是心脏缺氧所致。 -
少量多次补水,忌冰饮
每小时补充100-150毫升温水,可加入少量盐分调节电解质。猛灌冰水会刺激血管收缩,增加心脏泵血压力,易诱发心绞痛。建议全天饮水不少于1.5升,尿液呈淡黄色为佳。 -
运动选择与强度控制
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活动,时长不超过30分钟。避免跑步、爬楼梯等剧烈运动,高温下心率易飙升,可能引发心肌缺血。若运动中出现头晕或心悸,立即停止并休息。 -
识别危险征兆
突发持续性胸痛(放射至左肩或下颌)、呼吸困难伴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是心梗前兆。不同于中暑的乏力感,心脏不适通常有压迫性疼痛,需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
饮食与药物管理
饮食清淡,多吃菠菜、香蕉等富钾食物稳定血压。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应随身携带,避免放在高温车内失效。空调温度建议26℃左右,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血管痉挛。
总结:心脏在高温天如同超负荷运转的引擎,需通过规律作息、适度降温与主动防护减轻压力。一旦异常症状持续15分钟以上,切勿拖延就医,抓住“黄金4分钟”急救窗口可大幅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