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确实会导致疲倦,这是人体应对炎热环境的自然生理反应。核心原因包括体温调节耗能、睡眠质量下降、脱水及电解质失衡,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身体处于持续疲劳状态。
-
体温调节消耗能量: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汗液蒸发和血管扩张散热,这一过程会加速能量消耗。即使静坐不动,基础代谢率也会上升约10%-20%,导致“什么都没做却特别累”的现象。
-
睡眠质量下降:研究表明,夜间温度超过25℃时,深度睡眠时间减少30%以上。高温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延长入睡时间,频繁夜醒进一步加剧白天疲倦感。
-
脱水与电解质紊乱:每出汗500毫升,血容量减少约3%,心脏需加速泵血维持循环。若未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会出现头晕、乏力等脱水症状,甚至引发热痉挛。
-
消化功能减弱:高温抑制胃肠蠕动,食欲减退导致能量摄入不足。身体需分流血液至皮肤散热,进一步减少消化系统供血,形成“吃不下→没力气”的恶性循环。
-
神经系统负担加重:下丘脑需同时调节体温和情绪,高温易引发“夏季情感障碍”,表现为烦躁、注意力涣散,间接放大疲劳感。
提示:避免高温时段外出,选择透气衣物;每小时补充200毫升含钾钠的饮品;空调房保持26℃左右温差。若出现持续乏力伴恶心,需警惕热射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