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盗血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前兆,主要表现为某一处动脉血流被“窃取”,导致邻近区域供血不足。关键症状包括突发性头晕、肢体无力、视力模糊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需警惕其背后隐藏的血管狭窄或闭塞问题。
-
发病机制
动脉盗血通常因血管狭窄(如锁骨下动脉或颈动脉)引起,血流因压力差改道至其他分支,导致原供血区域缺血。例如“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患侧上肢活动时可能引发椎动脉血流逆向分流,诱发脑干缺血。 -
典型症状
- 短暂性脑缺血(TIA):突发语言障碍或单侧肢体麻木,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 运动后眩晕:上肢用力时出现头晕,提示锁骨下动脉盗血可能。
- 视力异常:双眼视野缺损或黑矇,与后循环缺血相关。
-
高危人群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风险较高,长期吸烟者亦需定期筛查血管状况。 -
诊断与干预
通过超声、CTA或MRA检查血管狭窄程度,轻度者可通过控制血压、抗血小板治疗改善;严重狭窄需支架植入或血管搭桥手术。
早期识别动脉盗血症状至关重要,尤其反复出现TIA时需立即就医,避免进展为脑梗死。保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及戒烟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