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盗血是一种因血管异常或病变导致血液“被窃取”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邻近血管通过侧支循环虹吸血液,引发供血区域缺血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核心机制与病因
当某条动脉因先天异常(如动脉瘤、血管狭窄)或后天病变(如动脉硬化、血管炎)发生闭塞时,远端血管压力下降,邻近血管的血液通过侧支循环被“盗取”,导致原供血区域缺血。常见诱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外伤或医源性损伤。 -
主要类型与症状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侧上肢缺血,表现为乏力、发凉,甚至手指坏死。
- 脑动脉盗血:头晕、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易误诊为中风。
- 椎基底动脉盗血:眩晕、视力模糊,可能引发脑干缺血。
-
危害与治疗必要性
长期盗血可导致器官(如脑、肾脏)不可逆损伤,如脑梗死或肾衰竭。早期诊断(如血管造影)和干预(手术或支架置入)是关键,避免病情恶化。
若出现不明原因头晕、肢体无力或血压异常波动,需警惕动脉盗血可能,及时就医排查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