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盗血,医学上称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锁骨下动脉近端或头臂干狭窄或闭塞。这种情况下,患侧椎动脉的血流被“窃取”,逆行供给上肢,从而引发脑缺血症状。
动脉盗血的原因
-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中老年人,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 血管狭窄或闭塞:锁骨下动脉或头臂干近心端出现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向患侧上肢。
- 虹吸现象: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流逆行,从椎动脉等部位窃取血液供给上肢,进一步引发脑缺血。
症状与后果
- 脑缺血症状:包括头晕、眩晕、视物模糊、共济失调等。
- 上肢缺血症状:患侧上肢无力、发凉、麻木等。
- 严重者:可能导致脑卒中或心肌梗死。
预防与治疗
- 预防:定期体检、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等。
-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腔内治疗(如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及外科手术(如动脉内膜剥除术、血管重建术)。
总结
动脉盗血综合征是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一种严重疾病,需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及合理治疗来预防和干预。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