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是一种以持久、严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无明确器质性病变却能引发真实痛感,常伴随焦虑抑郁情绪。其核心特征是患者对疼痛的过度关注与灾难化解读,导致社会功能显著受损。
典型表现包括:
- 疼痛部位多变:常见头痛、背痛或肢体疼痛,位置可能游走,医学检查无法找到生理原因。
- 病程超6个月:疼痛持续且反复发作,对常规止痛治疗反应差。
- 心理因素主导:情绪压力、创伤事件或潜意识冲突常为疼痛触发或加重的诱因。
- 行为异常:频繁就医、过度检查,甚至出现药物依赖倾向。
干预要点:
•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打破“疼痛-恐惧-更痛”的恶性循环,纠正错误疾病认知。
• 药物辅助:抗抑郁药(如度洛西汀)可调节神经递质,缓解共病情绪问题。
• 功能康复训练:通过渐进式运动恢复身体活动能力,减少对疼痛的回避行为。
早期识别与心身同治是关键,避免因误诊延误治疗。患者需理解疼痛虽真实存在,但根源在于神经系统异常敏感化,而非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