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并不管理医保局,两者是国务院直属的平行机构,分别承担“管医”与“管钱”的核心职能。2018年机构改革后,医保局通过整合多部门职责独立运行,与卫健委形成既分工协作又相互制衡的“三医联动”关系。尽管个别地区试点合并,但全国层面仍保持分立格局,以确保医保基金安全与医疗服务质量平衡。
从机构性质看,卫健委是正部级国务院组成部门,主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管理;医保局则是副部级国务院直属机构,专责医保基金监管、药品集采及支付改革。这种分立设计源于2018年改革,旨在避免职能重叠,例如卫健委无权干预医保局的药品谈判或医保目录调整权限。
职能分工上,卫健委侧重医疗机构审批、疾病防控等公共服务,医保局则掌控筹资报销、价格谈判等经济杠杆。双方通过数据共享和常态化协商机制协同工作,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需参考卫健委的诊疗规范,而卫健委的医院评级也受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影响。
地方实践中,河北黄骅市等地区曾探索合并两部门,但国家层面明确反对“一刀切”。分立模式能有效防范基金滥用风险,例如医保局通过智能监控审核医院费用,卫健委则规范诊疗行为,形成双重监督。2025年政策仍强调保持医保局垂直管理特性。
对公众而言,两部门分立体制更利于权益保障:遇医疗质量问题找卫健委,医保报销纠纷则向医保局反馈。未来,数字化将进一步提升协作效率,如全国医保信息平台与卫健委数据互通,无需机构合并即可实现“患者少花钱、医院优服务”的目标。理解这种制衡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医改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