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大慢病”的定义和提出时间,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四大慢病的核心定义
根据权威医学机构的定义,四大慢病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疾病:
-
心脑血管疾病
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
癌症(恶性肿瘤)
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异常特征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乳腺癌等。
-
糖尿病
以高血糖为特征,分为Ⅰ型和Ⅱ型,需控制糖分摄入并规律运动。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影响肺部功能。
二、提出时间与背景
-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界定
该组织将上述疾病列为全球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但未明确称为“四大慢病”的表述。
-
我国政策文件中的表述
-
2019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重点防治四大慢病。
-
2020年《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延续了这一分类。
-
-
学术界的其他分类方式
- 部分文献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作为四大慢病,但此分类未得到WHO等国际组织的官方认可。
三、其他相关说明
-
不治之症与慢性病的区别
恶性肿瘤因医学技术限制,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可通过治疗延长生存期,因此部分文献将其排除在四大慢病之外。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特殊性
该疾病因早期症状轻微、易被忽视,导致防治工作相对滞后,但已被列为国家重大战略疾病。
四大慢病的核心定义和提出时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主要慢性疾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