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理类型主要分为非浸润性癌(原位癌)和浸润性癌两大类,其中80%以上为浸润性癌,预后差异显著。分子分型(如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三阴性)进一步指导个性化治疗,三阴性乳腺癌虽恶性度高但新型疗法不断涌现。
-
非浸润性癌(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基底膜,预后极佳。包括导管原位癌(DCIS)和小叶原位癌(LCIS),占乳腺癌5%-10%,5年生存率超95%,手术切除后通常无需化疗。
-
浸润性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分为常见型与特殊型。
- 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占50%以上),恶性度中等。
- 浸润性小叶癌:占比5%-15%,易双侧乳腺发病。
- 特殊类型癌:如粘液腺癌、髓样癌、小管癌等,恶性度与预后各异。
-
分子分型:基于ER、PR、HER2表达分为三类。
- 激素受体阳性型:依赖激素生长,适合内分泌治疗。
- HER2阳性型:侵袭性强,靶向治疗显著改善预后。
- 三阴性型(ER/PR/HER2均阴性):复发风险高,依赖化疗与免疫治疗。
-
其他罕见类型:如乳头状癌、鳞状细胞癌、派杰氏病等,需个体化诊疗。
早期发现与精准分型是治疗关键,建议定期筛查并结合病理报告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