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药剂可分为预防性药剂和治理性药剂两类,需根据病害发生阶段和抗药性情况综合选择:
一、预防性药剂(推荐优先使用)
-
三唑类杀菌剂
-
己唑醇、戊唑醇、氟环唑 :对小麦白粉病有良好预防效果,尤其适用于未发病或发病初期。
-
丙环唑、环丙唑醇 :新型三唑类制剂,抗逆性强,持效期长,可减少抗药性产生。
-
-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 醚菌酯、嘧菌酯 :渗透性强,持效期长,对多种真菌性病害有广谱防治作用,可延缓抗药性发展。
-
混配制剂
- “尊保”醚菌·氟环唑、“稳腾”肟菌·戊唑醇 :复配制剂可增强防治效果,减少单一药剂抗药性。
二、治理性药剂(用于已发病植株)
-
三唑类
- 三唑酮、己唑醇 :适用于发病初期,但需注意与醚菌酯等混配使用以避免抗药性。
-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 氰菌唑、溴氰菊酯 :对严重病害有快速控制作用,但需避免与三唑类混配。
-
其他药剂
- 粉锈宁、苯醚甲环唑 :对白粉病有特效,但长期单一使用易产生抗药性。
三、使用建议
-
播种期预防 :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亩或12.5%烯唑醇20-30克/亩拌种。
-
发病初期治疗 :叶面喷施20%粉锈宁乳油50毫升/亩或25%乳油15-25克/亩,间隔7天喷1次,连喷2次。
-
轮换使用 :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易产生抗药性,建议轮换使用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或混配剂。
-
综合管理 :结合清田除菌、合理密植、改善通风等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四、注意事项
-
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需避免混用,否则可能降低药效或产生毒害。
-
高抗药性地区可优先选用醚菌酯、嘧菌酯等低毒高效药剂。
-
冬小麦越夏前需清除自生麦,减少菌源传播。